农民出身的生产厂长辞职,首次创业便赔得只剩下5000块钱。痛定思痛,借钱买来一台纺织机床,为了省钱,靠手工焊接出一套辅机,干起了纺织生意。
十年后,他成为年营业额8000万的纺织公司老板,与各大军工企业合作,买卖做到了国外。人到中年又重返校园,他告诉自己,在互联网时代,知识就是力量。
「军民融合,部队老铁」
2006年,辞职与人合伙做棉花贸易的于云波进入了举步维艰的阶段:“以前我在本地的建材厂里做过生产厂长和销售部长,出来单干是为了闯一番事业。最初没有实体公司,当时棉花贸易控制很严格,成本又高,所以到改行做纺织的时候手里边只剩下四五千块钱了。说实话,咱是农村人,父母也没有能力支持什么,全凭自己一双手。”创办潍坊渤海湾纺织有限公司时,只有一台机器,还是跟朋友借了8000元凑钱买来的,剩下的零件和辅机都是于云波凭借工厂的生产经验自己焊接的。
而如今的渤海湾纺织公司拥有四十多台大型纺织机床,与太原908工厂、北京保利集团、江西3530工厂、北京63965、63960军械工厂保持常年合作关系,每年的销售额有8000万。
“我们一直在走高端产品的路子,主要是军用面料,原材料从国外进口,技术含量相对较高,同时专业度和质量都比较好。除此之外,也包含部分民用产品,但与市面上普通民品不同的是,我们的产品功能性较强,纤维强度要高于一般面料。”于云波与军工企业合作多年,产品质量上乘,已成为部队名副其实的老铁。
「重返校园,互联网点亮新视野」
文化程度不高的于云波笃信最朴素的道理——知识就是力量。互联网改变世界,商场又如战场,为了扩大自己眼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他重返校园,在北京大学已经上课三年:“这是一举两得的事情,一方面是自己的头脑更清楚了,一方面有机会和高校保持交流与合作,第一时间解决新技术和新材料研发等问题。”
由于行业的特殊性,原材料渠道稀缺,产品标准多元化又保证了早期入行的企业的话语权,在外行看来真正与渤海湾纺织公司能够比肩竞争的企业并不是很多,但于云波表示:“国内市场规模小,激烈竞争仍然存在,我们的企业竞争力还需要进一步提高。”
因此,除了保证质量与实用性,渤海湾纺织公司还会定期回访客户,总结产品使用过程中所要改善和创新的技术,再分析并糅合到布料中,以此提高客户忠实度。
在北京学习期间,来自潍坊的于云波感受到了互联网的力量。吃有饿了么、百度外卖,行有滴滴打车、摩拜单车,玩有美团、糯米,甚至连生病都有叮当快药送药上门,互联网改变了整个世界。2007年就开始初尝网络滋味的渤海湾纺织公司几乎与国内所有的纺织类开放网站都合作过:“最早是和潍坊本地的电子商务公司合作,后来陆续入驻慧聪网、百度、搜狗、360搜索、中华纺织网等。”
与b2b电子商务平台合作是大部分生产型中小企业的必经途径,慧聪网为渤海湾纺织公司解决了存在和流量的问题,扩大其影响力和知名度。这些年的投入与关注,使于云波对互联网进行了明确的定位——作为宣传推广的得力助手,互联网是网友认识渤海湾纺织公司的窗口。结合国内市场的规模特点,于云波决定通过互联网探索国外新市场,让老外也认识中国制造,打通整个贸易通道。
于云波已经摆脱了黄土地,五千元起家做到如今的成绩,在学习与互联网世界相处的过程中拓宽了眼界。互联网为纺织行业带来了机遇,接下来信息技术与行业的融合需要每一位纺织人参与,就像于云波一样,不断地尝试与总结,走出一条互联网+财富的道路。(文章来自慧聪成功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