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蜜柚、1斤冬枣、1盒龙眼、1盒拇指西瓜再加2个秋月梨,总共才花了54.5元。”白领赵莫童习惯在午餐后点开每日优鲜app订水果。不到一小时,快递小哥就提着水果来到办公室。
赵莫童对网上买生鲜的好感可以总结为两个词:价廉物美、快速送货。虽然她不知道,这种体验感是很多钱“砸”出来的——本月初,每日优鲜获得了数额达4.5亿美元的融资,资金将用于物流、供应链、智慧零售等方面,事实上都围绕更优的用户体验而展开。
备受资本青睐的,远不止每日优鲜一家。在生鲜这个电商行业“最难啃”的领域,如今已是巨头齐聚的战场。那么,每日优鲜为什么能顺利获得多轮融资?到底谁才能在这片难攻之地称王?
bat纷纷抢滩 生鲜电商成为“巨头的战场”
9月6日,生鲜电商每日优鲜宣布完成新一轮4.5亿美元融资,在资本寒冬的当下已经可以用“大手笔”来形容。同时,这件事把大家的目光聚焦在生鲜电商领域。
毫无疑问,这是一个巨大的市场。艾瑞咨询数据显示,中国生鲜电商市场发展迅速,平均每年保持50%以上的增长率。其中,2017年市场规模约为1391.3亿元,同比增长59.7%,预计2018年市场规模可达1947.8亿元。
如此广阔的发展前景,自然吸引了资本的关注。其中的投资者,不乏bat的身影。腾讯多轮投资每日优鲜、阿里参与了易果生鲜多轮融资、京东投资了天天果园、百度投资了中粮我买网。另外,阿里还在线下投资了盒马鲜生,京东则拥有自营模式的7fresh门店……
“资本加持之下,生鲜电商已经是一个‘巨头的战场’。” 盈动资本联合创始人项建标说,bat入局后,一方面加码冷链物流和供应链投资,促使行业集中度快速提升,另一方面也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创新了模式。现如今,从最初的垂直电商到综合电商平台、o2o、“超市+餐饮”新零售等模式多元并存,生鲜电商的竞争相当白热化。
“获客”“供应链”“智能化” 无法绕开的三大核心
市场广阔只是硬币的其中一面,另一面,是生鲜电商之所以被称为“最难啃”的原因——由于生鲜品类多、原产地分散、非标准化程度高等特点,生鲜电商对供应链、冷链物流等方面的布局提出了很高要求。
“就生鲜电商而言,比拼的方面主要有较低的获客成本、极致的供应链以及通过智能化手段降低人工成本。”项建标说,谁能在这些方面获得竞争性优势,谁就能从行业内“跑出来”。其中,供应链能力是生鲜电商企业降低成本、提高效率、保障商品优质稳定的关键。
他举例,在安徽合肥有个叫“生鲜传奇”的平台,在当地属于“爆款”,主要原因是承包了当地鱼塘、拥有很高的供应链壁垒。无独成偶,一家专注做内蒙古牛肉的生鲜平台因为发展良好,最近在持续招人,原因也是拥有当地资源。
就每日优鲜来说,亦是如此。本轮4.5亿美元融资,据说主要用于上游供应链开发、全国冷链物流基础设施建设、智慧零售技术的战略投入。
这也是每日优鲜能顺利获得融资的原因之一——通过物流的优化,2014年成立的每日优鲜已经成为生鲜电商领域后起之秀。trustdata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每日优鲜在生鲜电商行业的用户规模占比已突破50%,实现了连续4个季度领跑行业。
资本输血“扩张”市场 头部平台赚钱指日可待
得到多轮融资,生鲜电商到底什么时候可以实现盈利?事实上,面对高昂的冷链物流等成本,目前几乎所有生鲜电商企业的盈利能力都不尽如人意。
“据我所知,98%的生鲜电商都是亏损的。”业内人士张伟向记者透露,生鲜电商的优势是利润相对比较高,但前期布局过程中成本同样高,需要有一个过程。更值得关注的是,行业内的头部平台在追逐更大市场占有率的过程中,势必要暂时放弃盈利目标。
在项建标看来,现在还不是考虑盈利的阶段,“面对生鲜电商这个正在开发中的市场,放弃盈利是一种策略。规模是决定性的因素,放弃规模追求盈利那你做的只能是小本生意。”他说,只要“模型”是正确的,阶段性不盈利完全可以接受。
“其实,就模式而言已经没有太多创新的可能性,大家殊途同归。现在比拼的是扩张速度。”项建标的话透露出一个互联网行业内的普遍竞争规律——谁能在资本支持下站稳行业前几位,谁就有了话语权。盈利,只是未来水到渠成的一件事情。